第89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89章
也許他們的關系可以在須彌定義為學術家庭。
畢竟沒有純粹的合作關系會涉及到兩個人之間被模糊的社交距離,而朋友,朋友的定義並非可以廣泛到無所不包。
他們之間也沒有一個人會覺得對方符合“朋友”的定義。
關系可以遲遲下不了定義,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但對每段關系的定義,他們並不會缺乏足夠的認知。
合作關系。
朋友關系。
乃至無法界定關系親近程度的“學術家庭”、更進一步的戀人關系、夫妻關系,每一種關系的定義,都是他們擁有的常識。
會遲疑和不確定,在雙方的思維裏意味著感性和理性協調後的情緒沒有抵達心理預期,不滿足改變當前關系、重新確定雙方關系定義的條件。
畢竟人的感情變化無端,物色共度一生的人對他們兩個而言,更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
不過他們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是截然相反的。
艾爾海森考慮的是與他人締結婚姻關系後,如何維持這一段婚姻關系直到不能思考之日。
他知道當他腦中出現“與人組建家庭”這個概念時,代表著的其實是他已經有了想要組建家庭之人。有了具體的對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徹底改變對方和自我的情況下與對方達成一致,畢竟一段親密關系的建立不應該以雙方的自我與理智作為代價。
而達成一致後,兩個人還應當思考清楚在家庭關系裏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溝通、默契還是情感上的需求,尋找雙方認為的當前最適應的兩人相處方式。
在做出重大決定前,人應當擁有後悔的時限。
但在之後,艾爾海森並不希望自己的家庭關系會有太過頻繁的變動,情感上的變化的確無法避免也不能回避,但可以解決。
而排除情感上的問題,他主觀上並不希望自己磨合好的婚姻關系破裂。一個習慣的養成會摧毀另一個習慣,一個人時養成的習慣會在兩個人的關系中被重新構築,而關系頻繁動蕩乃至破裂,只會造成一個結果——他將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重新培養一個人的習慣,處理兩個人時產生的回憶。
這會影響他一段時間的心情乃至閱讀效率,甚至,如果對方在他的判斷裏為不能失去之人……在對方的目光裏,他會變得面目可憎,以及不擇手段。
無法避免的事。
畢竟能讓艾爾海森產生這種想法的人,在跟她踏入婚姻關系之前,就已經被他判定為“不能失去之人”。
清心關於婚姻的認知是與艾爾海森並不相同的,她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應用於不存在的過去,另一個應用於現在。
不存在的過去裏,她締結婚姻的對象必定是她的研究對象,直到研究對象死亡或者她脫離命運前,這段婚姻關系才會被解除,之後是視情況而定。
而到了現在,她對婚姻的要求並不是忠貞不渝,而是結婚對象是出於各種原因而選擇同她結婚,是純粹的利益交換,可以在今天結婚明天就離婚的那種。
同樣是利益交換,不存在的過去裏她有幾分耐心可以維持婚姻,現在的話她更多的是考慮拿到了知識就能好聚好散。
須彌的學術家庭制度其實就很好,畢竟學術目標不重合後還能申請解除,涉及到的感情糾葛又少,分開的時間雙方都能保留住體面。
但婚姻,算了吧,那種純粹的利益交換,是真的可遇不可求。
關於婚姻家庭方面的分歧,艾爾海森和清心心知肚明,但依舊不準備進行任何互相說服。
這種分歧一旦挑開,當前的合作關系便會不覆存在,雙方在情感上出現需求之前,知識上的需求便已經是牢不可分了。
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他們的相處方式與學術家庭很像,不過目前為止,他們仍舊沒有向教令院遞交締結學術家庭的申請。
人類的情緒變化無端,不是理智存在便能精準把握住每一分情緒的變化。
他們的合作關系締結的時候,確實純粹,現在變成這種狀態,便是這句話的映照。
正因為確實純粹,流通的貨幣又是知識,情感便在這個過程中當成了知識的質押物。
關系的起點來源於情感的課題,其餘合作關系又往往只有兩個人,相處方式沒有額外的變化,便被當做了已完成的課題的延續。
他們仍舊處於那個課題之中。
艾爾海森發現這種情況時,他們的社交距離已經被拉的足夠近。
“同樣的相處方式會讓大腦產生錯誤認知。”
“不影響正常生活,有利於知識的交換。我們雙方都對此產生了一定的錯誤認知。”
艾爾海森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情感,沒有產生負面情緒,思維沒有被影響,被拉近的社交距離也並未制造不能解決的麻煩。
雙方都不覺得這種社交距離被拉近帶來的結果無法承受,也不覺得需要時間去修正。
它對清心唯一的影響就是,在課題完成後,他們兩個人驗證了當初的結論是片面的。
當初實驗的時間沒有達到關系發生變化的時間點便宣告實驗結束,提取了相應實驗過程形成的課題報告,如今已經無法再度進行修改。
“課題上需要進行說明的是過度的分享欲,我不認為結論需要修改。”艾爾海森作為當初的研究目標,對清心的意見並不讚同,“這對我而言不是過度的分享欲。我們並沒有事無巨細的分享一切。”
“當初的實驗結論也寫上了結論適用的日期。”
“你可以開一個相關課題進行補充說明,我可以配合相關研究,作為知識交換後的附加服務。”
“相關課題在那個課題結束後的第一次合作時就已經開始。”清心思考了一會,“現如今需要做的是等待出現過度分享欲的那天。”
“我沒有意見。”
艾爾海森和清心停止了對這種情況是否合理的思辨,繼續此前中斷的閱讀。
雙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為此浪費更多的時間。
之後產生的問題,依然在他們的預料之中,人際交往中,兩個人隨著關系的加深會出現對關系的再定義。
這方面雙方都有清晰的認知,不會出現單方面更改關系定義的事。
再定義一事難點不在於他們在定義過程中思考能力會被情感影響,而是情感和理性平衡後,雙方的進度並不一致。
是個體的差異。
相比於艾爾海森,清心對於這方面的情感產生速度極其緩慢,最大的依據永遠是理性,而理性又告訴她,她目前對婚姻的期待與艾爾海森絕不相同。
於是直到現在,他們之間關系的再定義還是尚未完成的狀態,現有關系定義中很難找到適合當前關系的界定詞。
至於含糊的什麽“友情之上,戀愛未滿”,雙方都沒有認同,他們起步並不是朋友,界定關系時也從未做過一天的朋友。
友情在他們的關系中被跳過去了,友情之上的定義,成立的條件應當有某時某刻成為朋友過。
如果只是形容他們關系的親密程度介於友情和愛情之間,也不具有合理性。
這個問題與“戀愛未滿”有同一個答案。
至於戀愛狀況,是沒有的。在了解雙方對拉近社交距離並無反對之意,於是放任了距離的拉近,這種關系也不能稱作是進入了戀愛階段。
理性分析的結果是,拉近距離時被認作是課題需要。
“戀愛未滿”,它和“友情之上”同樣的回答是,關系的定義中,組建家庭的優先級和親密度的表現在戀愛之上。
不否認在界定關系中有情感因素左右,所以導致無法接受遠離心理預期的關系定義。
艾爾海森不否認這點。
清心的情感進度沒有進展到這一步,所以對此沒有表態。
暫未明確的關系定義存續的時間並不會長久,現有關系中沒有合適的界定詞,生造一個界定詞是學者們擅長的事。
看情況,這次沙漠之行應當就會出結果。
沙漠的白日氣溫會讓人擁有對天亮了的直接感應,原本如此,不過艾爾海森和清心成了例外。
一個準時準點的上班時間再行動,醒來了就借著白日的光線看書。
另一個是介入睡和沒睡之間,夢裏論文掐點寫到最後一刻才睜開眼睛,詢問看書的那位:“早上吃什麽?”
通用的問候語,分享欲發展出來後的一個產物,含義?看被問候的人的回應,被問出口的時候,它沒有含義。
早餐吃什麽雙方都有計劃,但偶爾打破一次計劃是被允許的,這種情況需要重新準備一些食材。
今日是打破計劃的一天。
“你準備吃什麽?”
“輝光棱晶。”
“附近的元能構裝體並不多,最重要的是,輝光棱晶比人的牙齒要堅硬。”
兩個人都開了個玩笑。
真正的早餐是就地取材的秘香肉團。
小麥來自於丘丘人和鍍金旅團的營地,洋蔥也是,至於肉,沙漠裏可食用的肉類比較多,只要走出去,然後用個水箭,便可以得到新鮮的肉。
洋蔥氣味刺激帶著辛辣,艾爾海森切碎它的時候洋蔥是被包裹在清心制造的水球裏的。
所以沒能見到書記官面無表情切洋蔥然後流淚的場景。
秘香肉團算得上炸物,早餐吃炸物或許會覺得有些油膩,但沒關系,只要好吃,就不會覺得膩。
清心的廚藝已經完全可以將秘香肉團做得好吃,何況他們吃完飯後還需要步行抵達今日的目的地赤王陵。
至於晚上應該在什麽地方休息。
自然是赤王陵內部。
艾爾海森對此沒有發表任何看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也許他們的關系可以在須彌定義為學術家庭。
畢竟沒有純粹的合作關系會涉及到兩個人之間被模糊的社交距離,而朋友,朋友的定義並非可以廣泛到無所不包。
他們之間也沒有一個人會覺得對方符合“朋友”的定義。
關系可以遲遲下不了定義,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但對每段關系的定義,他們並不會缺乏足夠的認知。
合作關系。
朋友關系。
乃至無法界定關系親近程度的“學術家庭”、更進一步的戀人關系、夫妻關系,每一種關系的定義,都是他們擁有的常識。
會遲疑和不確定,在雙方的思維裏意味著感性和理性協調後的情緒沒有抵達心理預期,不滿足改變當前關系、重新確定雙方關系定義的條件。
畢竟人的感情變化無端,物色共度一生的人對他們兩個而言,更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
不過他們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是截然相反的。
艾爾海森考慮的是與他人締結婚姻關系後,如何維持這一段婚姻關系直到不能思考之日。
他知道當他腦中出現“與人組建家庭”這個概念時,代表著的其實是他已經有了想要組建家庭之人。有了具體的對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徹底改變對方和自我的情況下與對方達成一致,畢竟一段親密關系的建立不應該以雙方的自我與理智作為代價。
而達成一致後,兩個人還應當思考清楚在家庭關系裏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溝通、默契還是情感上的需求,尋找雙方認為的當前最適應的兩人相處方式。
在做出重大決定前,人應當擁有後悔的時限。
但在之後,艾爾海森並不希望自己的家庭關系會有太過頻繁的變動,情感上的變化的確無法避免也不能回避,但可以解決。
而排除情感上的問題,他主觀上並不希望自己磨合好的婚姻關系破裂。一個習慣的養成會摧毀另一個習慣,一個人時養成的習慣會在兩個人的關系中被重新構築,而關系頻繁動蕩乃至破裂,只會造成一個結果——他將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重新培養一個人的習慣,處理兩個人時產生的回憶。
這會影響他一段時間的心情乃至閱讀效率,甚至,如果對方在他的判斷裏為不能失去之人……在對方的目光裏,他會變得面目可憎,以及不擇手段。
無法避免的事。
畢竟能讓艾爾海森產生這種想法的人,在跟她踏入婚姻關系之前,就已經被他判定為“不能失去之人”。
清心關於婚姻的認知是與艾爾海森並不相同的,她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應用於不存在的過去,另一個應用於現在。
不存在的過去裏,她締結婚姻的對象必定是她的研究對象,直到研究對象死亡或者她脫離命運前,這段婚姻關系才會被解除,之後是視情況而定。
而到了現在,她對婚姻的要求並不是忠貞不渝,而是結婚對象是出於各種原因而選擇同她結婚,是純粹的利益交換,可以在今天結婚明天就離婚的那種。
同樣是利益交換,不存在的過去裏她有幾分耐心可以維持婚姻,現在的話她更多的是考慮拿到了知識就能好聚好散。
須彌的學術家庭制度其實就很好,畢竟學術目標不重合後還能申請解除,涉及到的感情糾葛又少,分開的時間雙方都能保留住體面。
但婚姻,算了吧,那種純粹的利益交換,是真的可遇不可求。
關於婚姻家庭方面的分歧,艾爾海森和清心心知肚明,但依舊不準備進行任何互相說服。
這種分歧一旦挑開,當前的合作關系便會不覆存在,雙方在情感上出現需求之前,知識上的需求便已經是牢不可分了。
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他們的相處方式與學術家庭很像,不過目前為止,他們仍舊沒有向教令院遞交締結學術家庭的申請。
人類的情緒變化無端,不是理智存在便能精準把握住每一分情緒的變化。
他們的合作關系締結的時候,確實純粹,現在變成這種狀態,便是這句話的映照。
正因為確實純粹,流通的貨幣又是知識,情感便在這個過程中當成了知識的質押物。
關系的起點來源於情感的課題,其餘合作關系又往往只有兩個人,相處方式沒有額外的變化,便被當做了已完成的課題的延續。
他們仍舊處於那個課題之中。
艾爾海森發現這種情況時,他們的社交距離已經被拉的足夠近。
“同樣的相處方式會讓大腦產生錯誤認知。”
“不影響正常生活,有利於知識的交換。我們雙方都對此產生了一定的錯誤認知。”
艾爾海森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情感,沒有產生負面情緒,思維沒有被影響,被拉近的社交距離也並未制造不能解決的麻煩。
雙方都不覺得這種社交距離被拉近帶來的結果無法承受,也不覺得需要時間去修正。
它對清心唯一的影響就是,在課題完成後,他們兩個人驗證了當初的結論是片面的。
當初實驗的時間沒有達到關系發生變化的時間點便宣告實驗結束,提取了相應實驗過程形成的課題報告,如今已經無法再度進行修改。
“課題上需要進行說明的是過度的分享欲,我不認為結論需要修改。”艾爾海森作為當初的研究目標,對清心的意見並不讚同,“這對我而言不是過度的分享欲。我們並沒有事無巨細的分享一切。”
“當初的實驗結論也寫上了結論適用的日期。”
“你可以開一個相關課題進行補充說明,我可以配合相關研究,作為知識交換後的附加服務。”
“相關課題在那個課題結束後的第一次合作時就已經開始。”清心思考了一會,“現如今需要做的是等待出現過度分享欲的那天。”
“我沒有意見。”
艾爾海森和清心停止了對這種情況是否合理的思辨,繼續此前中斷的閱讀。
雙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為此浪費更多的時間。
之後產生的問題,依然在他們的預料之中,人際交往中,兩個人隨著關系的加深會出現對關系的再定義。
這方面雙方都有清晰的認知,不會出現單方面更改關系定義的事。
再定義一事難點不在於他們在定義過程中思考能力會被情感影響,而是情感和理性平衡後,雙方的進度並不一致。
是個體的差異。
相比於艾爾海森,清心對於這方面的情感產生速度極其緩慢,最大的依據永遠是理性,而理性又告訴她,她目前對婚姻的期待與艾爾海森絕不相同。
於是直到現在,他們之間關系的再定義還是尚未完成的狀態,現有關系定義中很難找到適合當前關系的界定詞。
至於含糊的什麽“友情之上,戀愛未滿”,雙方都沒有認同,他們起步並不是朋友,界定關系時也從未做過一天的朋友。
友情在他們的關系中被跳過去了,友情之上的定義,成立的條件應當有某時某刻成為朋友過。
如果只是形容他們關系的親密程度介於友情和愛情之間,也不具有合理性。
這個問題與“戀愛未滿”有同一個答案。
至於戀愛狀況,是沒有的。在了解雙方對拉近社交距離並無反對之意,於是放任了距離的拉近,這種關系也不能稱作是進入了戀愛階段。
理性分析的結果是,拉近距離時被認作是課題需要。
“戀愛未滿”,它和“友情之上”同樣的回答是,關系的定義中,組建家庭的優先級和親密度的表現在戀愛之上。
不否認在界定關系中有情感因素左右,所以導致無法接受遠離心理預期的關系定義。
艾爾海森不否認這點。
清心的情感進度沒有進展到這一步,所以對此沒有表態。
暫未明確的關系定義存續的時間並不會長久,現有關系中沒有合適的界定詞,生造一個界定詞是學者們擅長的事。
看情況,這次沙漠之行應當就會出結果。
沙漠的白日氣溫會讓人擁有對天亮了的直接感應,原本如此,不過艾爾海森和清心成了例外。
一個準時準點的上班時間再行動,醒來了就借著白日的光線看書。
另一個是介入睡和沒睡之間,夢裏論文掐點寫到最後一刻才睜開眼睛,詢問看書的那位:“早上吃什麽?”
通用的問候語,分享欲發展出來後的一個產物,含義?看被問候的人的回應,被問出口的時候,它沒有含義。
早餐吃什麽雙方都有計劃,但偶爾打破一次計劃是被允許的,這種情況需要重新準備一些食材。
今日是打破計劃的一天。
“你準備吃什麽?”
“輝光棱晶。”
“附近的元能構裝體並不多,最重要的是,輝光棱晶比人的牙齒要堅硬。”
兩個人都開了個玩笑。
真正的早餐是就地取材的秘香肉團。
小麥來自於丘丘人和鍍金旅團的營地,洋蔥也是,至於肉,沙漠裏可食用的肉類比較多,只要走出去,然後用個水箭,便可以得到新鮮的肉。
洋蔥氣味刺激帶著辛辣,艾爾海森切碎它的時候洋蔥是被包裹在清心制造的水球裏的。
所以沒能見到書記官面無表情切洋蔥然後流淚的場景。
秘香肉團算得上炸物,早餐吃炸物或許會覺得有些油膩,但沒關系,只要好吃,就不會覺得膩。
清心的廚藝已經完全可以將秘香肉團做得好吃,何況他們吃完飯後還需要步行抵達今日的目的地赤王陵。
至於晚上應該在什麽地方休息。
自然是赤王陵內部。
艾爾海森對此沒有發表任何看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